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女乒主教练邓亚萍)

2023-04-08 14:28:01 最新体育 hunve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 亚萍作为女乒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确实很牛,在她职业生涯巅峰期的十年中,邓亚萍几乎囊括了世界大赛的单、双打冠军,被媒体盛誉为“邓亚萍时代”。这位中国乒乓球队的“初代大魔王”,穷其乒乓生涯,将统治力三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1

亚萍作为女乒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确实很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邓亚萍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不仅仅是中国乒乓球的骄傲,她在世界乒坛史上绝对称得上是一名现象级球员。6岁开始打球,15入选国家队,24岁的她急流勇退,选择了退役。职业生涯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头衔是中国奥运历史上首夺四金的第1人国乒历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运动员(连续8年)。

邓亚萍

在她职业生涯巅峰期的十年中,邓亚萍几乎囊括了世界大赛的单、双打冠军,被媒体盛誉为“邓亚萍时代”。其次,她吃苦耐劳,永不服输,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5次为她颁奖。大满贯是怎样炼成的?邓亚萍的日常训练刻苦到极致,由于身高偏矮,她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她的主管教练经常叮嘱她的一句话不是要练什么,而是要求她注意休息,别练过了。邓亚萍练球时往往会带两双球鞋,湿了一双换成另一双。

在邓亚萍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输这个字,她不会两次输给同一个选手,即便输了必须赢回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犀利进攻打法盛赞有加,他评价到:“我非常喜欢你的打法,快速凶猛,看起来够味。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邓亚萍这种永不服输的劲头,确实很好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2

14年职业生涯,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总共输掉5次外战——这是邓亚萍辉煌职业生涯中,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一组数字。这位中国乒乓球队的“初代大魔王”,穷其乒乓生涯,将统治力三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邓亚萍为中国体育所铭记,成绩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在成绩之外,这位“小个子”蕴含的大能量,以及其让人钦佩的励志成长史,同样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虽然生在乒乓世家,但是邓亚萍的乒乓球道路,却是异常坎坷。由于身高的原因,她被省队拒绝,她迟迟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这些磨难非但没有成为她的绊脚石,反倒是让她愈发坚韧和勇敢。

从小她就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是训练中最能吃苦的运动员。凭借这般毅力,邓亚萍让所有轻视她的人,最终不得不接受并认可她的强大。9岁便在全国业余体校比赛中拿到冠军,随后15岁拿下全国青少年组的冠军,同年进入国家队。

16岁首次参加世乒赛便拿下冠军,加冕世界冠军的头衔。17岁与几位世界拿到世界杯的`冠军。19岁加冕奥运会双冠王,23岁卫冕奥运会双冠王……

若是去细数邓亚萍生涯的冠军,恐怕要费上不少的时间。但正如前文所述,邓亚萍整个生涯,最让人钦佩的,在于她不与自己妥协,不断逼出最好的自己。

1994年亚运会上,她爆冷输给了小山智丽,遭遇了整个职业生涯最为苦涩的失利,也是她在生涯中第五次输给外国选手。

彼时的邓亚萍,携奥运双冠王之势,风光一时无两,遭遇如此失利,打击可想而知。但这位“小个子”倔强地挺过来了。一如她生涯伊始不被看好,却倔强的证明自己一样。

在输给小山智丽之后,遭到重创的邓亚萍,并没有一蹶不振。她将这场失利作为动力,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再输掉一场外战,纵横十几载仅仅输掉5场外战,这样的数字也是让人无比佩服。

1994年败北之后,1996年邓亚萍再度卫冕了奥运会的女单和女双冠军,就此成为彼时拿到奥运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邓亚萍的传奇生涯,不仅诠释着统治力三个字,更是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更好的自己,她的坚韧、她对于乒乓球的热爱、对于胜利的极致渴望,是所有中国运动员的榜样。

急需~邓亚萍生平简介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5岁时,邓亚萍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正式进入国家队。

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人物评价:

邓亚萍的人生之路是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正是不认输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

当年那个扎着两个小刷子,在乒乓球台前虎虎有生气的假小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成熟老练聪慧文雅的知识女性;她在训练上不惜力,肯吃苦,同时又勤于动脑;她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也收获了常人难以收获的硕果。

从“乒坛皇后”到“身家过亿”,邓亚萍经历了什么?

东京奥运会上,刘诗雯和许昕的混双组合爆冷输给日本选手,

最终只拿到了银牌。

对于将乒乓球视为国球,

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我们,

这的确算得上一场意外。

赛后邓亚萍发表了一篇混双决赛复盘,

从技战术层面和心理方面全方位分析了比赛的失利。

邓亚萍认为这场失利的关键出在了第三局,

我国选手两局领先后有所放松,

而日本选手拼死逆转,最终改写结局。

邓亚萍的分析得到了网友的普遍认可,

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外行看懂了这场比赛,

不得不说果然还是“初代大魔王”厉害。

虽然女乒从邓亚萍之后经历了王楠,张怡宁,

郭跃、李晓霞,如今来到了陈梦时代,

但给国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当年那个小个子冠军。

1973年,邓亚萍出生在河南郑州,父亲邓大松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名,

但邓父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走太远,

他曾经是河北省队的运动员,退役后来到河南做教练。

然而在六七十年代, 体育 事业还不够受重视,

父亲的工作也不稳定,后来他便辞职去了工厂打工。

但乒乓球一直是邓大松心中的梦想,

邓亚萍出生后,他便把这个梦想延续到了女儿身上。

在邓亚萍还不会走路的时候,

邓大松就抱着她去乒乓球馆看球,

一边看一边跟她讲,虽然那时的她听不懂。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邓大松便给了邓亚萍一个球拍,

让她学着打球,最初她都是追着球跑。

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教育下,邓亚萍也爱上了乒乓,

她五岁开始就练球,父亲就是她的专职教练,

她模仿父亲打球的姿势,观察球的运动轨迹,

慢慢学会让球按照自己想要的轨迹运动。

小时候的邓亚萍不喜欢洋娃娃和其他玩具,

她爱的 游戏 只有乒乓球。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和邓亚萍自己的努力下,

她在童年时期打遍同龄选手,

9岁的时候她便在体校的分区赛中拿到了第一个单打冠军。

邓亚萍的成绩让她对 体育 之路充满了信心,

同时父亲邓大松也充满了希望,

于是将她带到河南省队,想让她接受专业训练。

那时候的邓亚萍才十岁,身高还不足一米三,

省队教练看了一眼,觉得这个孩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都打不开,实在没有培养价值,

直接让邓大松把孩子带了回去。

被省队退回,是邓亚萍 体育 生涯上的第一个打击,

父亲问她打算怎么办,继续打球还是读书。

那时邓亚萍的学习还不错,是班长,

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专心读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此前的她一直是球场上的佼佼者,

梦想是拿世界冠军。

被退队的打击对她来说好比晴天霹雳,

那天她想了一宿,决定继续打球。

但接下来邓亚萍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身高劣势,

打出自己的风格,在球场上走得更远。

身高首先带来的劣势就是步伐,

如果被对手调动步伐的话,她非常吃亏。

邓大松为了让女儿在球场上更加灵活,

让她进行负重训练,每天穿上三十斤的沙袋,

手臂上,腿上,还有沙袋背心,

为的就是上场时能够身轻如燕。

那时的邓亚萍不过十岁,还是撒娇吃糖的年纪,

但她毫无怨言,即便各个关节都有伤,

脚底磨得都是血泡,她依旧晚上挑破血泡,

第二天爬起来继续练习。

乒乓球的步法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只能苦练,而身高吃亏的邓亚萍更得苦上加苦。

然而即便邓亚萍从灵活上赶超高个选手,

她的臂展依旧不是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压制对手,

让对方无力调动自己,将整场球控制在自己的节奏里。

那么邓亚萍要突破的技巧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乒乓球同样如此,

只有让对方无暇判断,自己才能处于主动。

于是邓大松给她找来了两个男陪练,

左右开弓,进行压迫式的训练。

同时为了让邓亚萍走上职业化道路,

邓大松又找到自己之前的队友李凤朝,

他当时在郑州市乒乓球队工作。

但李凤朝同样觉得邓亚萍个子太矮了,

没有练球的前途,邓大松说还长个呢,

而且功底好,训练可以弥补不足。

在邓大松的极力劝说下,李凤朝勉强收下了邓亚萍。

这时的市乒乓球队刚刚成立,

条件非常艰苦,而且队员大多是被省队淘汰的孩子。

李凤朝租了一个废旧的澡堂子做训练场地,

所有的孩子都住在更衣室,条件非常简陋。

邓亚萍就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

邓亚萍开始代表郑州市乒乓球队参加比赛,

捧回了一座又一座奖杯,

又是一年后,邓亚萍出现在全国比赛的赛场上,

拿下一个又一个全国冠军。

这时候的河南省队悔的肠子都青了,

将省队队员打败的就是那个他们曾经淘汰的小女孩。

于是他们又跑来郑州邀请邓亚萍参加省队,

但李凤朝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好苗子,

而且曾经邓亚萍被他们淘汰,重新交给他们不放心。

邓亚萍和邓大松也不愿意去省队训练,

双方僵持了很久。

虽然省队算不上李凤朝的上级单位,

但双方在工作上有很多联系,一度关系非常僵。

直到后来省队换了新的领导,双方关系才有所缓和,

李凤超才做出让步,邓亚萍来到省队训练,

从郑州市的骄傲,变成河南省的骄傲。

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进入河南省队,

次年她便在团体赛和个人赛中代表河南拿下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参加国家青年赛,

再次拿下全国冠军,此刻她被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相中。

关于邓亚萍能否进国家队,国乒队的五名教练开了三次会议,

大家纠结的点依然是她个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打不开,面对国际选手太吃力,

发展空间有限,职业道路有障碍。

但张燮林最后说服了大家,

他说邓亚萍正因为个子矮,

所以她看到的所有球都是高球,

所有的球打过来对她来说都是机会。

这个将劣势转为优势的说法让邓亚萍成功进入国家队,

但依然没有教练愿意带她,她只能跟着张燮林训练。

同时国乒队的哥哥姐姐们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大家都叫她小个,称她为小孩儿。

邓亚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入选国家队那一年,她便捧回了亚洲杯冠军。

次年16岁的她首次参加世锦赛,

她和乔红一起夺下了女双冠军,

成为最年轻的女乒世界冠军。

邓亚萍一战成名。

从此之后邓亚萍便是实力说明了一切,

只要她参加的比赛几乎没有悬念,

而且整个比赛过程酣畅淋漓,

基本上都是她掌握比赛节奏,吊打对手。

邓亚萍的球风以快、狠著称,让对手无力还击,

而且每次赢球后她都会大叫一声,响彻场馆,

身高一米五五的她,在场上如同洪水猛兽,

总之看邓亚萍的比赛非常过瘾。

从16岁开始,邓亚萍便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和她同期的女乒选手只恨自己生错了时代。

1991年邓亚萍参加国际乒乓球锦标赛时,

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在现场,

对她说,如果明年你能在奥运会上夺冠,

我将亲自为你颁奖。

一年后,邓亚萍如约站在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赛场上,

她拿下了女单、女双两块金牌,萨马兰奇也如约为她颁奖。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邓亚萍亲切得称他为老萨,

而老萨则说,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女孩称霸女子乒坛,

她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两人的友谊也成为一段佳话,

后来老萨还资助邓亚萍出国留学。

当年的邓亚萍几乎打遍世界无敌手,

唯一曾让她折戟的对手就是日本的小山智丽,

曾经也是我国的国乒选手何智丽。

据说当年在一次世界比赛中,女单最大的对手是韩国队,

何智丽已经杀到半决赛,并且对战自己的队友。

教练组为了保证最后的金牌,要求何智丽让球,

让对战韩国选手更有把握的队友胜出,

但何智丽没有听从教练安排,不仅赢下了队友,

还赢下了韩国对手,拿到了最终冠军。

但她的自作主张让她遭到雪藏,

最终她出走日本,成为中国队最大的劲敌。

邓亚萍唯一的败绩就是在94年亚运会上输给小山智丽。

当时张怡宁已经进入青年队,

她被选入国家队的理由就是像小山智丽,

之后邓亚萍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杀回巅峰,

在一年后的世乒赛上狂揽女单、女双、团体三项金牌。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邓亚萍再次拿到女单、女双冠军,

这一年她才23岁,已经垄断乒坛八年,

媒体称这段时间是邓亚萍时代。

邓亚萍14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

但也是这一年,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奥委会委员,

在她开会的过程中面对所有英文资料,

还有全程英文表达,她不得不带着翻译,参与感很低。

邓亚萍早年为了转型练球,十多岁便辍学,

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

这件事刺激她想要重新入校学习。

97年,邓亚萍参加完世乒赛,

再次夺得女单、女双、团体三项冠军。

随后,她进入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这时起她便淡出了国家队。

98年邓亚萍回国备战曼谷亚运会,

这一年王楠20岁,已经成为国乒的领军选手,

于是邓亚萍放弃了机会,让亚运会成为王楠的表演,

在曼谷王楠拿下女单、女双、团体、混双四项冠军,

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开启王楠时代。

也是这一年,邓亚萍宣布退役,她不过25岁,

今年东京奥运会夺冠的陈梦已经27岁,

邓亚萍当时还处在最黄金的年龄,但她放弃了。

退役后邓亚萍拿下了清华大学的英语学士学位,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

08年她再次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是首位获得剑桥博士的顶尖运动员。

离开球场的邓亚萍依旧是 体育 明星,

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同时也带来不少争议。

在邓亚萍参加国外的毕业典礼时,

她下跪领取学位的照片受到国内网友的抨击。

后来邓亚萍专门到微博上解释,

跪领只是校方的传统,对方并非神职人员、政府官员,

只是学校的校长。

还有网友怀疑,邓亚萍在国外出生的儿子是外籍,

对此她不得不贴出儿子的中国护照澄清。

有趣的是,邓亚萍的老公也曾经是国乒队的队员林志刚,

教练怕邓亚萍训练分心,强行棒打鸳鸯,

并让成绩稍逊色的林志刚离队。

结果林志刚离队后便被美女球迷追求,深陷其中,

邓亚萍得知后,立马分手。

两人几年后在国外相遇,没有了比赛的压力,重拾初恋的美好。

2004年,两个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33岁那年,邓亚萍在法国巴黎生下一子。

学成回国的邓亚萍继续投身 体育 界,

身上挂了不少职位,她表现出不俗的管理能力,

不少人期待她成为继李宁之后又一个体商明星。

但从商的邓亚萍也有翻车的时候,

她曾担任即刻搜索的总经理,

然而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却以失败告终,

即刻公司最终也倒闭。

据说这个项目投资20亿,当时的新闻标题都是,

隔行如隔山,邓亚萍败光20亿,

让她的口碑大打折扣。

后来邓亚萍本人以及她的同事都出面澄清,

这个项目最初注资只有五千万,并没有获得20亿投资。

如今,48岁的邓亚萍身家早已过亿,

但她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广 体育 运动,

还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带领偶像明星开运动会,

当然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非议。

但这也正说明了,邓亚萍作为第一代大魔王,

她的冠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是永远的明星。

虽然乒乓国团依旧称霸世界,

女乒冠军换了好多个,

孙颖莎成为到处被捏脸的新团宠,

但小个子邓亚萍依然是永远的女神。

文|Nancy

邓亚萍:乒乓球界天花板,女粉丝插足感情破灭,败光20亿引争议

邓亚萍开启了中国女乒的神话,当她代表国家队征战在世界舞台上时,所向披靡,鲜有败绩,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个乒乓球大满贯的球员。 但就是这样一位极具天赋的运动员,曾因身高的问题,多次被退回省队。 邓亚萍在24岁时便退役了,要知道,这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她为何会早早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告别乒坛后,她又去做了那些事情?

邓亚萍出生于1973年,父亲是河南省的乒乓球运动员,在父亲的影响下,邓亚萍年仅4岁时便接触了这项运动,并且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她平时训练很刻苦,等到八九岁时,便拿到了市里的冠军。

如此优异的成绩,一定会得到教练的青睐,但是幸运并没有降临在邓亚萍身上。10岁那年,邓亚萍正在省队集训,父亲突然来了,将她带回家,原来, 邓亚萍虽然有天赋,但是个子太矮了,在小孩子中劣势不明显,可在教练看来,着实没有太大的培养价值。

邓亚萍心里很难过,省队里的小伙伴都不是她的对手,可是她为什么会被淘汰?爸爸对邓亚萍说: “如果别人说你不行的话,你就一定要证明自己,证明你能做到的方法就是比别人辛苦,吃百倍的苦。” 于是,邓亚萍每天都要做100个接发球动作,为了让基本功更加扎实,她甚至在腿上绑上了沙袋。

为了证明自己,邓亚萍来到了郑州市队训练, 这里的条件很艰苦,简单的四张球台就是训练场,两个更衣室搭起木板就是宿舍,夏天很热,汗如雨下,冬天很冷,没有暖气, 可是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邓亚萍日复一日地坚持十几个小时的训练。

在邓亚萍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仅仅六个月的时间,便打败了省队的队员,所有人都很震惊,而邓亚萍也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入选了国家青年队。

13岁,邓亚萍代表河南队摘得全国锦标赛的团体和个人冠军,可是大家看到她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依然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认为她全凭运气。 邓亚萍没有选择回击,在接下来青年队的比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四次冠军和一次亚军,绝对的实力面前,没有人再敢质疑。

可是她1米55的身高是道硬伤, 国家队经过协商讨论,5名教练中的4人不予通过,好在主教练张燮林力排众议,坚持将她揽入队中。 张燮林对邓亚萍的训练观察许久,发现她每天都会加练,即便周末,也绝不偷懒,按照加练的数据计算,她在每年之中,都要别别人多练48天。

事实证明张燮林的眼光是正确的。 年仅16岁的邓亚萍登上了世乒赛的舞台,与队友乔红搭档,拿下了女双的冠军,她也因此成为中国女乒 历史 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邓亚萍在比赛中喜欢呐喊,眼睛里流露出凌厉的目光,这样的气势,足以让对手“闻风丧胆”。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获得女单和女双的冠军,同时,她创造了连续八年世界第一的记录,并且她从来没有败给一个对手两次,许多球员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出生在“邓亚萍”时代。

说邓亚萍是女乒的天花板,一点都不为过,在职业生涯期间,她几乎包揽冠军,而退役的时候仅仅24岁,对于许多运动员来说,24岁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品尝过冠军的滋味。

1996年底,邓亚萍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 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邓亚萍从小练习乒乓球,不要说外文了,她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因此不得不带翻译,这就导致她听话说话时总比别人慢半拍。

邓亚萍退役之后,朋友们劝她从事乒乓球领域的相关工作,但是邓亚萍希望做出改变,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邓亚萍去清华大学进修了,但是谁能想到,仅仅一门英语,就把她搞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压力之下,邓亚萍每天都会掉头发,身边的朋友还和她开玩笑: 不要为了学习把自己搞成秃子。

但是邓亚萍坚持下来了,她不仅获得了本科的学位,还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2001年北京申奥时,邓亚萍作为形象大使,在台上用流利的英文表述,获得了在场众人热烈的掌声。 后来,邓亚萍还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与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的博士学位。

运动赛场上,邓亚萍的比赛很出彩,退役之后,她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在学问上取得巨大成果后,邓亚萍开始在事业上谋求发展。

2010年,邓亚萍担任“即刻搜索”的总经理。在入行前,她天真地以为,互联网行业和竞技 体育 是相通的,只要有绝对的实力,只要足够用心刻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可事实恰恰相反, 邓亚萍拿出了自己运动员时期的坚持与韧性,最终短短三年的时间,败光20亿也没有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但是,邓亚萍不仅没有反省自己在创业中的失误,却开始指责同行的发展,一时之间,她成为“争议”的人物。 许多人说邓亚萍的职业生涯走得太顺了,优越感太强,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失败,可不管怎样,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邓亚萍输了,许多人指责她“不切实际”“没有看清自己的实力”。

邓亚萍完成了资产的偿还和善后工作,一度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但她显然是一个“宁折不弯”的“女强人”, 2016年,她与俞敏洪一起搭建了一个新的创业平台,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河南邓亚萍 体育 产业投资基金”。

邓亚萍在“火星演讲会”中,在谈到自己如何成为世界冠军时,她只简单地说了六个字: 肯吃苦,要热爱。 其实回顾邓亚萍的履历,不管在运动员时期,还是进入大学完成学业,以及后来的转型创业,她的精神,都“蕴含”在这六个字之中。

邓亚萍进入国家队不久,便认识了广东球员林志刚,渐渐地二人互生好感,走在了一起。国家队是禁止队员之间谈恋爱的,所以他们只能在暗中进行,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领导和教练知道此事后,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将林志刚遣返回广东队。

虽然两地分离,但是他们的感情并未因此减少。 林志刚做出巨大牺牲,邓亚萍也很自责,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假装分手,并向教练保证不谈恋爱,林志刚才得以重返国家队,但新人辈出的国乒队伍,已经失去了他的位置,因此只能给刘国梁、孔令辉等队员当陪练。

邓亚萍和林志刚的感情一直很好,一度到了双方家长见面、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 一个华裔的女粉丝喜欢上了林志刚,不仅给他写信,还常常坐飞机漂洋过海来看他的比赛。

邓亚萍知道后,没有给林志刚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选择分手,之后前往清华大学进修,并作为交换生去了英国,而林志刚选择离开国家队,去海外打职业联赛。 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邓亚萍学业有成,林志刚拿了两次法国超级联赛的冠军。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丘比特的神箭再次为二人搭线。2002年,邓亚萍去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时,意外收到了林志刚的信息, 他们身在异国他乡,说话的人是非常少的,生活中写满了孤独和寂寞,因此林志刚鼓起勇气,表达着希望能和邓亚萍见一面的夙愿,邓亚萍答应了。

法国距离英国并不远,林志刚当即动身,这样一对昔日的情侣,漫步在剑桥大学的操场上,往事历历在目,心头不禁涌上一阵苦楚,二人竟然相拥而泣。 这次经历,让他们破镜重圆,重归于好。

一年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的庆典上,林志刚携着邓亚萍的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举止亲密,面带笑容。 2004年,他们在北京登记结婚,但是没有办酒席,曾经的世界冠军、女乒的天花板,就这样低调地嫁为人妻。

美好的爱情,需要经历一点波澜,邓亚萍是幸运的,兜兜转转,她又回到了那个对的人身边。曾有人问,无论是从名气还是地位,林志刚都不如邓亚萍,可邓亚萍为什么会选择他呢?要知道,王楠和张怡宁都嫁入了豪门,面对疑问,邓亚萍坦言: 爱情就是爱情,名气、财富、地位都是其次。

如今,邓亚萍活跃在 娱乐 圈与 体育 圈里,生活美满,时不时地讲一番励志演说,鼓舞年轻人,用自己宝贵的经验,帮助年轻的运动员们。

中国乒坛有许多世界冠军,邓亚萍无疑是出色的那个。从不被看好的小个子,成长为笑傲乒坛的“大魔王”,从认不全26个英文字母,到获得博士学位,其间夹在着太多辛酸与付出,她成功方法的很简单: 肯吃苦,要热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