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则栋,李富荣,两位乒乓国手的感人故事(国家乒乓球队李富荣)

2023-04-04 23:42:06 体育信息 hunve

老詹小注:

2002年9月, 62岁的庄则栋鼓起勇气,

给60岁的李富荣等人写去一封简短而真诚的道歉信,

庄则栋,李富荣,两位乒乓国手的感人故事,传为佳话……

五颜六色的天空 2

2002年9月, 62岁的庄则栋鼓起勇气,给60岁的李富荣等人写去一封简短而真诚的道歉信,信尾引用鲁迅的诗,深情地说道:“在我们有生之年,我希望能够继续为乒乓球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方面还希望得到你们真诚的指点和支持。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李富荣与庄则栋年龄相仿,同样相识于少年,被称为乒乓球“南北二小将”,在国家队相识后,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很快成为好兄弟。

遗憾的是,球场上的多次竞技和争夺冠军,并未能让他们产生半点嫌隙,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风云中,二人的友情最终却走向了决裂。

收信之后,当年10月30日,多年未与庄则栋联系的李富荣、徐寅生同时出现在庄则栋乒乓球俱乐部揭幕仪式上,为昔日的好兄弟揭牌助兴,热情迎接庄则栋的复归。40年前,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曾在国际比赛中包揽前三名,也结下一生的情谊,如今华发已生、历尽风波,他们以平和的心态打破曾经的隔阂,握手言和,弥补了心底的遗憾。

庄则栋是北京人,不过,按照他的自述,其身世颇为离奇。

他的父亲叫庄惕深,本是扬州的贫寒书生,来上海谋生时,因一笔漂亮书法被聘为著名的犹太富翁哈同创办的仓颉中学国文教师。

衣着寒酸的庄惕深在学校常被人看不起,可有一次,他去邮局汇款时,在路边捡到一张彩票,第二天中了跑马厅的赛马头奖,哈同是白手起家的冒险大亨,得知此事后,迷信地认为庄惕深能给哈同家带来好运,就把大女儿罗馥贞嫁给他,罗馥贞内心并不喜欢庄惕深,但迫于养父之命,只得勉强答应。

当了上海首富女婿后,庄惕深的日子并不好过,十几个小舅子的排挤、妻子的鄙视,让他只能畏畏缩缩地在哈同花园里生活。

后来,庄惕深前往北京打理哈同买下的几栋王府时,与女仆雷仲如日久生情,把她偷偷安置在扬州老家,分别在1940、1943年生下了庄则栋与庄则平兄妹,此后与罗馥贞离婚。

庄则栋与父母、妹妹

三十年代起,庄惕深靠刻苦自学练就了一手针灸绝活,成了北京有名的中医,脱离前岳父家后,他靠行医养活一家四口。

庄则栋由于特殊的身世,小时候过着到处漂泊的生活,身体单薄,上小学时体重才30多斤,比同龄人瘦弱许多,父亲为了锻炼他的体格,便督促他开始运动,这让庄则栋后来变得非常活泼好动。

8岁时,庄则栋学会了打乒乓球,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他所在的分司厅小学的“小球王”。

乒乓球当时在北方还不普及,远远没有后来的“国球”地位,国文老师出身的庄惕深不愿儿子迷恋乒乓球,当着同学的面折断了他的球拍,斥责他玩物丧志,希望他学点“真本事”,父子为此斗争了很久。

1954年初,北京市少年宫一成立,14岁的庄则栋考入业余体校乒乓球组,由国家队的黄应麟教练指导,进行正规训练。

庄则栋的恩师黄应麟

此时的庄则栋还不知道,在南方,还有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正在一条与他相似的乒乓球之路上孤独跋涉着。

李富荣生于1942年,从小迷恋乒乓球,也同样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李富荣第一次向母亲要钱买乒乓球拍时,得到的是一句训斥:“打球能打出什么名堂来?”

父母的反对反而激发出了他的好胜心,此后,李富荣的球越打越好,成了学校的小球王,1957年,他考入上海 体育 宫乒乓球组,师从李宗沛,1958年被选入上海乒乓球队,也在这一年,庄则栋被选入北京乒乓球队。

他们俩此时还没想到,乒乓球会在短短数年内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 时尚 运动。

1959年,来自香港的国家队运动员容国团在世乒赛上为新中国夺得了 体育 赛事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为此沸腾了,各地都如火如荼地举办起乒乓球比赛,先后有几千万人参赛,乒乓球从此成为“国球”。

为了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体委组建了国家青年乒乓球队,庄则栋、李富荣因出色的成绩此时已并称“南北两只小老虎”,互相闻名多年,终于在北京会师了。

二人一见如故

庄则栋具有北方人的爽朗、豁达个性,讲一口“京片子”,为人热情有感染力;来自上海的李富荣儒雅、内敛、温和。二人同样青春帅气、球技出众,个性互补,所到之处,十分引人注目,不在容国团之下。

一同看球迷来信

李富荣曾夺得全国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而庄则栋的成绩更为惊人,曾五夺世界冠军,三次蝉联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一举成为六十年代的 体育 明星、青年偶像。

对于庄则栋的成绩,也有传说认为是李富荣在决赛中被安排了“让球”。不必讳言,当年的乒乓球队确实有让球传统,但庄则栋的球技也称得上名至实归。

庄则栋

对于“让球”,多年后,李富荣曾中肯地说道:“没能获得过男子单打的世界冠军,是平生憾事,但现在想起这事,我的心情已经非常平静。当时,庄则栋和我并称‘南北两只小老虎’,球技上各有千秋,水平也没多大差别。……如果彼此真打,我当然会有机会赢。”

而庄则栋也同样承认了当年“让球”的安排,不过,庄则栋也强调,他当时在国家队内部比赛胜率最高,在在26届、27届世乒赛前的国家队内部单打比赛中,庄则栋都击败了李富荣夺取冠军,1964年至1966年,庄则栋曾三次蝉联全国锦标赛冠军,素有“小老虎”之称,其实力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没像庄则栋那样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但李富荣也获得了无数冠军奖牌,因其儒雅斯文的气质、凌厉狠辣的打法,他还被送了“美男子加轰炸机”的外号,华侨们送给他一面锦旗,上绣“威震海外”四个大字,在国外比赛时,更引得大批少女粉丝前往大使馆求见,名动一时。

难得可贵的是,这对乒乓兄弟未因球场上的厮杀和胜负而产生任何嫌隙,长期形影不离,毫无保留地切磋技艺。

人生路不同,1974年正式决裂

庄则栋热情的个性,让他在“乒乓外交”中建下了汗马功劳,也让他从此与政治结缘。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办,4月4日,美国队员、19岁的大学生科恩误上了中国队从居住地开往训练馆的班车,他有些尴尬地站在车门口,坐在第一排的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通过翻译向他表示欢迎,邀请他坐下,二人并肩坐在一起交谈直到爱知县 体育 馆,庄则栋从包里取出一幅绣有黄山风光的杭州织锦送给了科恩。

看到中美运动员的友好交流,美国副领队来到中国队驻地,主动询问:“你们邀请了我们南边的墨西哥队访华,也邀请了我们北边的加拿大队,什么时候也邀请我们呢?”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得到了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批准,4月14日,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华,由此开始“小球推动大球”,中美关系得以破冰。

1972年,已经退役的庄则栋还担任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团长应邀访美,在白宫受到总统尼克松接见。访美归来,他就当上了国家青年队的领队兼总教练,兼任国家体委党组副书记,从此步入政坛。

对于此事,庄则栋后来的评价是:“塞翁失马”。

的确,这让当时的庄则栋风头一时无两,以火箭速度被提拔为国家体委主任,短短两年的风光过后,他此后的人生却充满了波折与坎坷,妻离子散、潦倒多年。

正如庄则栋之子后来说的:他父亲在政治上比较幼稚。

相比庄则栋,李富荣的人生道路要走得更加踏实。

李富荣

在两个人的运动员生涯里,庄则栋参加了4次世乒赛、获得8枚金牌,李富荣参加了5次世乒赛、收获4枚金牌,“乒乓外交”让庄则栋成为世界瞩目的明星,更让他青云直上。

比庄则栋少了3枚男单金牌和1枚男双金牌的李富荣,当时相比起来不太引人注目。1973年参加过第32届世乒赛后,他退役担任中国男队主教练。

1974年底,因庄则栋受“上面”指示,在党组会上对体委主任王猛“反戈一击”,不久,刚满34岁的庄则栋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国家体委主任。他听从上意,大批更换体委干部,推行所谓的“ 体育 革命路线”,李富荣与徐寅生对他的劝告成了耳边风,他还因此打压、批判李富荣与徐寅生,让二人吃了不少苦头。

1976年10月,庄则栋被隔离押审查四年,1980年被安排到山西乒乓球队等候审查结论。

在山西期间,心灰意冷的庄则栋不愿与昔日的同事朋友们接触。邱钟惠等国家队的好友带队去山西比赛,想见上庄则栋一面,也被他拒绝了,他还对山西体委的人说:“国乒队来的人我一个都不见。”

也许是内疚,也许是后悔,也许是看着国乒队的事业蒸蒸日上更加心生遗憾,庄则栋选择了与老友们断绝往来。

第二次握手,一笑泯恩仇

1984年,庄则栋的问题审查结束,被开除公职的他重返北京,却无处容身。1985年2月,困境之中的他向曾苦等自己多年的妻子、著名钢琴家鲍蕙荞提出了离婚。

庄则栋与妻子鲍蕙荞

45岁的世界冠军从此与老母相依为命,住在祖宅的一间偏房里。

在家赋闲一年多后,庄则栋小时候的教练对他说:“实在没有好的地方,你就干脆回少年宫来教小孩。这个地方你比较熟悉,你从小从这走的。”庄则栋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到北京少年宫教起了乒乓球。

而此时的李富荣是国家训练局副局长,徐寅生是国际乒联主席,正在积极推动乒乓球入奥。虽然也很想与昔日好友和解,可心底已在忏悔的庄则栋却迟迟无法主动往前走一步。

李富荣与妻子张予懿

在少年宫教球的工资每月只有70元,还要支付40元子女抚养费,幸好,庄则栋曾得过三个世界冠军,每月可以多领30元世界冠军费,才解决了自己与母亲的吃饭问题。孤独失落中,他烟不离手,每天要抽两包多的烟 ,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很不好。

1987年,一位仰慕庄则栋多年的日本女球迷佐佐木敦子来北京工作时,找到庄则栋,放弃日本国籍,与庄则栋结婚,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庄则栋渐渐恢复了往日风采。

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

而内心深处,庄则栋对往日的国乒队生活充满了眷恋,他也想念从前的好兄弟李富荣等人,在自传《闯与创》里,他深情地回忆了那段与李富荣、徐寅生等人一同训练、夺冠、成长的青春岁月,算是间接地进行了忏悔。

李富荣并非心胸狭隘之人,在接受采访时,李富荣坦承自己“从没恨过庄则栋”,对往日兄弟情深也颇为惦念。

他只是太忙,八九十年代乒乓球走向世界之际,李富荣连家都很少回,与家人聚少离多,以致于2004年他退休回家时,老伴张予懿一把抱住他,激动地说:“今天你总算回到家了,总算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了。

”他为中国 体育 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而一退休,这个骨子里的上海男人就开始忙着整天下厨煮菜地经营小日子,补偿妻子曾经的辛苦。

2002年9月,在妻子和朋友的鼓励下,庄则栋终于给昔日的兄弟们写去了一封信,信中称:

“过去我们是战友……由于我犯了错误,造成了隔阂,伤害了我们的感情。经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回想起来深感遗憾。我希望把我们这种隔阂结束在上一个世纪,这样对 历史 也有一个积极的交待。新世纪开始了,我们已经步了花甲之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希望能够继续为乒乓球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方面还希望得到你们真诚的指点和支持。”

他引用了鲁迅的诗做结尾:“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2年10月30日,在庄则栋北京乒乓球俱乐部球馆的揭牌仪式上,与他28年未见的李富荣与徐寅生同时出现,为昔日的兄弟开业到场助兴,昔日的“国乒队五虎将”,在花甲之年重聚一堂。

这 历史 性的一幕被报纸上称为“第二次握手”,曾经的“乒坛双子星”重逢之际,虽然青春不再,眼神中却多了份沧桑过后的从容与不舍。

昔日乒坛“虎将”: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和王志良

不久,庄则栋应邀参加当年12月20日举办的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活动,数代国手相聚一堂,庄则栋与其他新老国手一起,把自己的手印留在了世界冠军墙上,这种接纳和认可,让庄则栋激动地称自己是在了却“回家”的心愿。

2012年,庄则栋病重入院,李富荣等人也前往病房探望,鼓励他振作起来。2013年春节,庄则栋去世,享年73岁。

如今的李富荣也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从国家 体育 总局副局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后,他很享受每天买菜、品茶、健身、陪伴妻子的居家生活,做得一手令人称道的好菜。

往日恩怨已如烟云散去,这对“双子星”,已成为国乒队里永远的传奇。

中国乒乓球历任教练

历任总教练是傅其芳、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蔡振华、刘国梁。

1、傅其芳

1923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8年开始担任总教练。任职期间,傅其芳明确提出,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在他的率领下,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勇夺男子单打冠军,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傅其芳指挥队员用近台快攻制服了日本人的“秘密武器”—弧圈球,首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后两届世乒赛,傅其芳率领队员均成功夺冠,实现了男子团体“三连冠”。

2、徐寅生

193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70年,徐寅生成为继傅其芳之后的国家队第二任总教练,同时主管男队。1971年,缺席了两届世乒赛的中国队重新参加这一世乒盛会。

最终率领球队先后击败了匈牙利、瑞典、日本等强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奖杯—斯韦思林杯。两年后的第32届世乒赛,徐寅生执教的中国队(郗恩庭)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徐寅生在非常时期率队参加了两届世乒赛,并均有斩获,殊为不易。

3、李富荣

1942年出生于上海。1975年第33届世乒赛前,李富荣接替徐寅生,成为国乒第三任总教练,具体负责男队。李富荣执教期间,中国队经历从平稳到低谷再到辉煌的曲折历程。

4、许绍发

1945年出生,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人。1978年,许绍发开始担任李富荣的助手,1983年接替李富荣的国乒队总教练位置,率领中国男队继续扬威世界乒坛。

许绍发执教期间,中国男乒的主要对手从匈牙利队换成了瑞典队,许绍发针对中瑞两队的特点,充分发挥善于排兵布阵的特长,带队延续辉煌,实现斯韦思林杯四连冠,江嘉良还包揽两届男单冠军。

5、蔡振华

1961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在中国男乒处于风雨飘摇的非常时期,郗恩庭下车后,当时年仅30岁的蔡振华被推上了中国男乒主教练的位置。在蔡振华的带领下,中国男队审时度势不断创新,大打翻身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中国男乒实现了世乒赛三连冠,刘国梁还获得第4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而在奥运赛场上,中国男乒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席卷1996年奥运会、2000年奥运会男单、男双金牌。

6、刘国梁

大胆启用新人王皓、陈玘征战奥运,两人取得一金银的战绩,展示出他不俗的执教潜质。他在不断挖掘王励勤、马琳等老队员的同时,充分发挥王皓、陈玘、马龙等年轻队员的积极性。

在他的率领下,此后两届世乒赛,中国男乒和女乒均囊括七座奖杯,将中国乒乓球队推上一个历史新高度。北京奥运会,刘国梁率领男乒轻松夺得男团冠军,包揽男单金银铜牌。

伦敦奥运周期延续中国男乒辉煌,凭借一系列过人业绩,2013年初刘国梁初任命为国乒总教练兼男队主教练。

我国乒乓球战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队在1953年曾参加过第20届世乒赛,但男团在比赛中只获得了世界甲级队第10,而女 团的成绩,我队只获得了世界乙级队第3;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男团在第24届时,成绩有了起色,步入世界先进队伍行列,在这届的比赛中获得了第3名;

第25届时,我队男女团双双都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但却从未拿过团体冠军,而同在亚洲的日本却大显风采,从21届-25届一直处在巅峰期。

李富荣近况

李富荣原国家体委副主席,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后来退休后在上海养老。

李富荣的个人生活

家庭

李富荣,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他是中国兵乓球的绝对主力,是像当今姚明、刘翔这样的闪闪发光的体坛大明星。那时候,乒乓球作为国球,人们的关注度比现在还要高,当年李富荣就是家喻户晓的“乒坛美男子”、“轰炸机”(这都是在国外打比赛,国外的媒体给取的绰号)。他退役后,担任了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后来又担任了乒羽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局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不夸张地讲,在中国人如今取得的夏季奥运会的金牌中,有一半跟他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他是一位建立中国50年乒坛辉煌的创业者、新中国奥运辉煌的见证者,他还是一位相貌出众叱诧风云的体坛名帅。

2004年末,为中国体育贡献了47年的李富荣退休了,这时候却有一个人最高兴——他的老伴、也是他的初恋情人张予懿:她一把抱住丈夫说:“今天你总算回到家了,总算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了。”

聚少离多的前半生

在此之前,家只是李富荣短暂小憩的地方,他的绝大部分心思都在工作上。那些年,他们夫妇一直是聚少离多,其中甘苦,妻子张予懿深有体会。谈恋爱像地下工作者李富荣这个“乒坛美男子”,当年也是“粉丝”众多。他在南斯拉夫比赛都结束一个多月了,还有一群南斯拉夫女孩子跑到大使馆要找美男子李富荣。大使馆的同志挺幽默,找来一个秃顶的老同志说,他就是李富荣。女孩子们不干了:“不是不是,李富荣不是长这样的!”但是当年不兴闹什么绯闻,李富荣还是挺保守的,就连和张予懿谈恋爱,也是经别人介绍的。张予懿出身艺术世家,是舞蹈演员,他俩一个搞文艺,一个搞体育,一个英俊,一个娇美,当年真是金童玉女,天造地设之合。不过,他们谈恋爱可不象现在的年轻人那么浪漫,张予懿要李富荣陪着去个公园、逛个街难着呢,他总觉得被人看见了十分的不自在。他们乘公共汽车,要一个前门上,一个后门上,下车时使个眼神,到人少的地方再会合,就像地下工作者。

婚后妻子的艰难时刻结婚后,李富荣继续他紧张的训练和比赛,而张予懿却插队落户到了东北。她那看似娇弱的身子骨,却有着惊人的承受力,怀着孕,体力活照样干,还到地里插秧。生产队干部说给你点轻活干吧,让她去喂四头猪。后来,有点先兆流产的迹象,她才要求回北京,下了火车,挺着大肚子,背着两个铺盖卷,简直像难民一样。生大儿子的时候,李富荣把她送到医院就接着训练去了。孩子几个月大,张予懿把儿子托给母亲,又下乡到武汉了。从武汉回来,她整个人瘦得脱了形,李富荣都差点认不出她来了。张予懿本来是条件很好的舞蹈演员,在东北第一批跳了芭蕾舞白毛女。可是,两个人不能都一心扑在事业上,张予懿为了照顾家庭、照顾孩子,不得不放弃了舞台生涯,而选择了回到北京艺校当舞蹈教师。尽管为了家庭放弃了最爱的事业,一个女人照顾孩子还是有太多的艰难,有一次,孩子生病,大半夜张予懿背着发高烧的孩子赶公交车去医院,孩子吐了她一身,她背着孩子一边走一边哭,那时候李富荣正在国外率队比赛。尽管相聚的日子那么少,张予懿还是深情地评价李富荣:“他其实总是想着我。”那时候,李富荣打球从国外回来,肯定会给张予懿带巧克力。这巧克力的意义不是像现在的年轻人情人节送的巧克力,代表浓情蜜意,而是另有实际的用途——那时候物质匮乏,张予懿营养跟不上,跳舞时经常头晕,要靠这巧克力才能盯下来一天的演出或训练,所以,李富荣送的巧克力,不仅是浪漫的爱情礼物,更是艰苦岁月相濡以沫的见证。

打了败仗,妻儿去车站迎接1974年,李富荣退役,担任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教练。1979年,他率队参加了35届平壤世乒赛。这次比赛,意外地失掉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只拿回了一个混合双打冠军。这是从1961年以后,我国男子乒乓球队输得最惨的一次比赛。很多群众给李富荣来信说:“你们输得只剩一条裤衩回来了。”“你们平时训练得不行,这次不要坐飞机也不要坐火车,从平壤应该跑着回来。”还有人寄了个鞋垫说,“这是你们在35届取得的好成绩,给你们发个勋章!”这对于一向战绩卓著、又非常争强好胜的李富荣来说,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张予懿得知他们失败的消息,却赶紧带着孩子奔赴北京站(不是机场)迎接丈夫归来,她说:“以前他们得了冠军,回来时在机场,到处都是鲜花、掌声,忙着等领导接见。我也带着孩子去过一次,他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看见我们反而像陌生人一样冷漠,我知道他是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和我们表示亲热。他们被领导迎进房间谈话,我和孩子在外面等着,别提多尴尬了。这次,我想,输了比赛肯定没有接见了,也没有鲜花和掌声了,我就带着孩子赶紧去迎接他了。表示我们永远站在你这边支持你!”那年,匈牙利得了第一。回来之后,李富荣把匈牙利的照片贴在训练日记上,天天看着,激励着自己和队员卧薪尝胆。2年后,1981年,他率队包揽了世乒赛全部7项桂冠。当年的小将蔡振华说,两年看不到他笑,打赢了,终于看到李指导开心的笑容了。这一下,到机场迎接他们的又都是鲜花、掌声,领导接见了,张予懿和孩子们又退居二线了。

两个儿子眼中的爸爸他们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竞,老二叫李乐,文体结合的家庭特色表现在他们的名字上,一个代表竞技,一个代表音乐,人如其名,一个曾是专业网球运动员,一个是扮演《汉武大帝》中霍去病的有不少“粉丝”的明星。孩子们小的时候,李富荣忙着训练,早晨6点钟孩子们还没起就离开家带着队员跑步,晚上要队员们睡着了才回家,孩子们也都睡着了。李乐说,“小时候很少看见爸爸,一旦爸爸出现,不是他惹祸或者我惹祸了。”李竞小时候淘气,挨爸爸揍多一点,到现在见了爸爸都有点发怵。不过,他曾经报过“仇”——他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和爸爸配合打网球双打,爸爸抢网站在前面,他发球的时候,照着爸爸的屁股狠狠地来了一球,爸爸回头瞪了他一眼,李竞居然如法炮制又来了第二下,在场的观众哄堂大笑,李竞也跟着笑了。以这种方式报仇了,李竞心里有一种偷偷的畅快。生了二儿子李乐,一听是男孩,李富荣不高兴了,他多希望老二是个姑娘啊!张予懿又委屈又好笑地说,“他居然没去医院看我,也没接我,是我妈妈把我接回了家。”李乐长到几岁,胖胖的很漂亮很逗人喜爱,爸爸妈妈居然把他当女孩养,给他梳小辫。还好他长大了一身阳刚之气,没一点娘娘腔。李乐12岁起,到瑞典留学,18岁回国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后来做了演员,现在又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珍贵的团聚岁月李富荣和张予懿婚后有8年两地分居,张予懿调回北京后,李富荣又是早出晚归,还常常出差出国。后来,他们又有5年的分离。小儿子李乐在瑞典留学时,由于年纪太小,中间有5年妈妈陪同他一起度过的。当时,张予懿已经是“局长夫人”,可是李富荣的薪水无法支付他们在国外的开销,为了解决生活费,张予懿还是去餐馆打工洗盘子,从上午10点直到晚上10点。她说,自己受过苦,身体的劳累压不垮她,唯有精神的压抑令人难受。这5年间,李富荣出差去过两次瑞典和妻儿团聚,他也深深地知道妻子的不容易。张予懿曾经给丈夫写过18页纸的长信,她委屈地说:“王宝钏18年寒窑等来了薛平贵,我等你加起来都不止18年了!”说委屈,其实也是思念之情、盼望团聚之情。张予懿说:“这么多年,我们俩从来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开口说过‘离婚’这样过激的话,闹了别扭,互相不理,过一两天也就算了。有了矛盾,我们总能用平和的方式化解。其实李富荣脾气很好,从来不高门大嗓发火,他的队员怕他,是因为他要求严格敬畏他。他是个好丈夫,也是个好父亲。当然,他把全身心献给了乒乓球,我们要求他的标准不能像别的家庭那么高。”

回归家庭李富荣本色不改李富荣退了休,张予懿知道,这一次,丈夫才算完全属于她、属于家庭了,甜蜜相守的日子现在总算开始了。

退休后,有些事情在李富荣身上有了改变,比如,以前乒乓球在他心目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孩子,之后才是妻子,现在,离开了工作岗位,孩子们也大了,老伴荣登他心目中第一位了。还有,以前早晨六点多就起来训练,现在可以从从容容睡到八点钟,然后采购、跑步、游泳,这锻炼身体的习惯倒仍然是雷打不动的。有些本色在李富荣身上一点也没变:好胜——以前赛场上拼命,现在仍然是能决胜负的事情一定要赢。李富荣好胜,那是鼎鼎大名的,从年轻时开始,就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一路拼过来的。不管他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官员,不管是在赛场上还是赛场外,除了喝酒不比,其他都要和人家比个高低。1959年初出茅庐的他到匈牙利打比赛,被当地媒体称为“好斗的小公鸡”——这是个很形象准确的比喻,凡事涉及到“输赢”,他一定要一决胜负。他和大儿子打网球,开始都能轻松取胜,儿子渐渐长大,成了专业网球运动员,有一次他们单打,儿子领先,再有一局就赢了,老爸可能是觉得实力上没把握,干脆找个理由宣布休战,这样,老爸就至今保持着“不输”的记录。退休后,李富荣争强好胜的性格一点没改,凡事只要能分出输赢,他都想赢。要是玩球、下棋等没有赢,总会虎着脸回家来了。在家和俩儿子“斗地主”,也要赢。张予懿笑着说,“我和几个老太太打麻将,他有时候参与参与,也一心想赢,输了还特不高兴,一天不理我。”保持着孩子般的真性情,让李富荣花甲之年仍然像是“好斗的小公鸡”。时尚——年轻时裤线、头发一丝不苟,现在时尚度不输明星儿子李富荣当年是公认的乒坛美男子,还有“中国的格里高利派克”之称(当时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正在热映),他不但长得帅,自己也特别爱漂亮。张予懿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刚认识他不久时,发现他的裤线总是笔直的,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也没有电熨斗什么的,原来是他每天睡觉前都要把裤子放到枕头下面压平,第二天永远是“笔管条直”。他的头发总是一丝不乱,衣服总是干净整洁、搭配得当。年轻时,常穿件中式棉衣,别致的小围巾一系,温文儒雅,像五四青年的形象。后来生活好了,李富荣就更加时尚了,看见喜欢的衣服,非买回家不可,任何时候,都要搭配得精致得体。眼镜、手表、皮带,这些男人服装中的点睛之物,也都一套又一套配齐了,再加上明星儿子李乐的参谋,他的品位更加年轻、时尚。他还常常来到李乐屋子里搜寻,问“最近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啊?”李乐说:“我这儿的都是适合我的!”“那可不一定啊!”试试一种香水很喜欢,时尚老爸拿走了。老伴说,“他一直都用香水,我都很习惯了。我们几个老太太打麻将,他出去办事,从我们身边走过,一阵香风飘过,我们都哈哈大笑。”

美食家——以前给坐月子的妻子杀鸡,现在担任家庭采购员。李富荣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吃过见过的东西很多,又是上海男人,有烧菜的天赋,所以做菜特别好吃。年轻时他工作忙,在家烧菜机会比较少,不过有一次他杀鸡的经历让妻子难忘极了——那时张予懿生大儿子坐月子住在娘家,李富荣好不容易弄来一只活鸡,满心欢喜地在厨房操练起来。结果弄得墙上灶台上满厨房到处都是血,就像发生了人命案。不过鸡的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并不是张予懿的专属,那时候生活困难,他们当然要给张予懿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都尝尝这只金贵的鸡。现在,物质极大丰富,李富荣有时间了,也有心要补偿补偿妻子,他成了家里的采购员,每天上午买菜买东西。张予懿说,他买的东西质量就是高。儿子检举,他买东西从来不讲价,商贩看见他可高兴了。李富荣不但鱼翅、鲍鱼、海参,都会自己发,家常菜也做得不同凡响,炒鸡蛋人人会做,可他做的味道非常独特,他会加点水、放点黄酒,炒出来特别膨松可口。他和老伴去朋友家玩,他下厨做的炒鸡蛋马上被大家抢光。李乐调侃老爸炒菜好吃不过是油搁得多、酒搁得多,可是家里的阿姨在“李指导”的指导下用一样的手法做菜,味道还是不一样,可见,李富荣做菜有着独到而微妙的感觉。李富荣张予懿这对当年的金童玉女相伴走过了40年的岁月。他们于1968年5月1日结婚,熟悉乒乓球的人知道,以前世乒赛都是在4月底5月初进行,近年团体赛和单项赛分开比赛,才有了一点改变,所以,他们一起度过的结婚纪念日屈指可数。张予懿说,“25周年银婚、35周年珍珠婚和今年40周年的红宝石婚是一起度过的。”不过,今后的每一个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一起度过,他们的婚姻,也正像这金银珠宝一样,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愈加美丽珍贵。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