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在哪儿,有哪些景点 (摩洛哥传统民居)

2023-03-29 7:56:37 体育资讯 hunve

摩洛哥王国,简称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99%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逊尼派;其余人口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

马约尔花园:*服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生前同搭档皮埃尔•布尔热 (Pierre Berge)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购下了这片私人花园。它为这名*法国设计师提供了一片休憩场所。

巴西亚皇宫:巴西亚皇宫是摩洛哥少数对外开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宫之一,花园、中庭、华丽的房间、喷泉,每个房间都精心设计过。

不眠广场:从日出到深夜,你可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卖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买卖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小摊位,它就像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因为有此广场,马拉喀什有了无穷生命力。

艾伊本哈杜筑垒村:该城堡保存的异常完好,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最美古旧村落,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建成,让人完全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

瓦尔扎扎特麦地那老城:在以前,土楼是当地人为抵御外敌侵略而建。这里随处所见的是柏柏尔人利用泥土与干草为材料所建造的传统红色土楼(Kasbah)。虽是泥土和干草为建筑材料,但仍可屹立百年而不倒。

伊芙兰小镇:是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中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古城菲斯的南部。这个小镇有“小瑞士”之称。精心修剪过的草坪上,鲜花盛开,房前屋后绿树葱葱,给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仿佛进入了一个瑞士村庄。

沃鲁比利斯城:古罗马北非遗迹,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

舍夫沙万:舍夫沙万是一座山谷中的小城,城中的墙壁、民宅大门都被漆成了天蓝色,鲜艳的色彩让这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蓝色小镇”。纯净清爽的空气和似乎永远为蓝色的天空,与错落有致的阿拉伯城市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天然的蓝色画卷。

艾西拉艺术小镇(Asilah):北非的海滨小镇,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整个城是用深深浅浅不同色调的蓝色粉刷出来的,像面包一样鼓鼓的土房子曲曲折折地连在一起,蓝色的围墙、蓝色的阶梯、蓝色的大门、蓝色的窄巷,山泉叮咚,朴实纯美得就像一幅画。

乌达亚斯城堡:城堡位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城堡内居民区房屋全部都是蓝白外墙。故拉巴特也有蓝白城之说。在城堡高空平台,可见大西洋。

哈桑二世清真寺: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建筑面积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启闭,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寺内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的清真寺。

“摩洛哥”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摩洛哥,只有一个卡萨布兰卡

1, 摩洛哥 和 摩纳哥 不要傻傻分不清,一个在非洲,一个在欧洲 ,摩洛哥处于非洲西北部,紧挨着非洲面积*的国家阿尔及利亚,是一个阿拉伯国家,总人口达到3621万,其中阿拉伯人约占80%左右, 柏柏尔人占20%,柏柏尔人是当地部落族人的统称,也是摩洛哥最早的居民。

2,摩洛哥的民风并没有那么保守, 相对于其它的阿拉伯国家,对衣着的要求较为宽松,年轻人喜欢穿流行服饰,女性也可以穿艳丽的长袍,而且出门也可以不戴头巾。

3, 一说起摩洛哥,最出名的城市大概就是 卡萨布兰卡, 这当然要感谢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那部于1942年上映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也 翻译 成《北非谍影》,另外 卡萨布兰卡 也是摩洛哥*的城市,所以不少人以为这里是摩洛哥的首都,但并不是,摩洛哥的首都是 拉巴特 , 拉巴特 也是该国第二大城市和“四大皇城”之一, 于1913年被法国人定为摩洛哥的首都,因为当时摩洛哥没有固定的首都。

4, 作为摩洛哥的重要 旅游 城市之一, 拉巴特 *风情的是它的海滨大道。沿着大道,左侧是遍地人文古迹,右侧是一条狭长的海岸线。海边的城堡高台地原本是城堡内的集市所在地,无论是 柏柏尔王朝 或是 阿拉伯王朝 ,每到集市时,总会有很多商人来到这里,摆摊贩卖。但如今这里空荡荡,只有古老的建筑和不甘静默的大海。

5, 摩洛哥曾被欧洲多个国家所占领,它的西方文明很浓郁,卡萨布兰卡如此,拉巴特也是如此。从建筑到食物,摩洛哥的文化与艺术完全融合其中,从而反映出这个国家的西方化。作为一个地处非洲大地的西北部,摩洛哥却并不像非洲印象那般原始和粗犷,它雅致、精细和浪漫。

6,摩洛哥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 磷酸盐的储量达到11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5%,位居世界首位,可以制作石膏。

7, 自从中国绿茶传入北非,摩洛哥人就开始普遍饮用,并发明了帮助消化的“绿薄荷茶”,将其视为待客佳品,宴请宾客一般要上三杯茶。

8, 撒哈拉沙漠 是摩洛哥的一张 旅游 名片,而 梅尔祖卡 正是摩洛哥进入撒哈拉沙漠的入口,在撒哈拉沙漠的门户梅尔祖卡,你可以选择骑骆驼,也可以选择更刺激的四驱车来征服这片荒芜,在这片金色的沙丘上,无论是日出、日落还是星空,都美得一塌糊涂。

9,关于撒哈拉沙漠,有这样一段浪漫的描述是:“每在心中想你一次,天空就会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10, 摩洛哥的主要经济支柱是 磷酸盐 出口、 旅游 业 和 侨汇。因为 欧洲一直比较缺廉价劳动力,所以不少摩洛哥的年轻人就会去欧洲打工,然后将所得收入汇回国内。比如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就有两片摩洛哥居民区,相对于法国和西班牙,荷兰的整体包容性要更强。

11,摩洛哥的人均薪资折合人民币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而教师却是一个待遇很高的职业,该国的公立学校免费,而私立学校每年收取大约人民币7500元的费用,然而公立学校的教师平均薪资却高于私立学校的教师,例如公立高中老师一个的月薪资接近4000元,而公立大学教授一个月的薪资超过7000元。

12, 摩洛哥喜欢用颜色点缀城市,许多地方都有一种专属颜色,比如白、红、蓝以及许多说不清的颜色,犹如童话般梦幻。 马拉喀什 是该国第三大城市,也是该国“四大皇城”之一,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而老城区是“世界上*的土城”,它是“红色的城市”,无论王宫、贫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酒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的颜色。

13, 沿着 马拉喀什 旧城区红色的城墙漫步,眼前所出现的景象仿佛让人又回到了遥远的中世纪。 贾马夫纳广场 是非洲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广场之一,广场上到处是杂技演员、讲故事的人、卖水人、跳舞者和音乐家。到了晚上,广场上的食品摊点开张使得广场变为了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餐厅。

14, 卡萨布兰卡 源于西班牙语的Casablanca,意思是“白色的房子”,这座城市还有一个名字叫 达尔贝达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这里的地标性建筑,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摩洛哥*对外国游客开放的清真寺。

15, 卡萨布兰卡 是摩洛哥的经济中心,该国70%的现代工业都集中在这座城市, 或许有人是因为经典老电影《北非谍影》才认识的这座城市,其实电影中90%的剧情都发生在该城的“里克咖啡馆”。

16, 摩洛哥拥有非洲第一条高铁,这条铁路连接了海运中心 丹吉尔 和经济中心 卡萨布兰卡 ,全长200公里,时速*可达320KM/H。

17,在摩洛哥 旅游 出行时乘坐出租车是极为方便的,但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大街上跑得多是些外观老旧的奔驰牌出租车,有些车辆的盛产年份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淘汰品”。在此之前,这些车辆都被欧美国家的人使用,更新换代之后,这些老旧的车辆就被销往到非洲多个国家。

18,在 卡萨布兰卡 的街头,也能看到很多老旧的出租车晃晃悠悠地开在路上,看起来很危险,好像随时都会散架,如果换成别的国家,它们或许早已被送进了废铁厂。 卡萨布兰卡 的出租车要价那*是信口开河的,司机收费多少完全取决于你对这个城市的熟悉程度。

19, 摩洛哥是非洲通往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门户,一直将港口视为发展的原动力,经过多年经营,丹吉尔地中海港已成为该国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20, 舍夫沙万 是摩洛哥的“蓝珍珠”城市,以其古老的传统蓝色建筑结构而闻名,坐落在里夫山脉的高处,距离大城市丹吉尔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在这里,你可以穿梭大街小巷 探索 充满西班牙风情的摩洛哥建筑,就算迷路,热情的摩洛哥人说不定还会请你到家里做客。

21, 菲斯 是摩洛哥北部城市和穆斯林*文化中心,也是摩洛哥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 历史 ,被视为伊斯兰教圣地之一。菲斯的染缸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皮革制作工艺,味道极臭,进去的人会每个人都发一束薄荷叶捂住鼻子。

22, 库斯库斯 是摩洛哥的传统 美食 , 马格里布 的标志菜式,新晋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材料是粗麦粉、蔬菜、豆类以及肉类,在摩洛哥传统里,每逢周五,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坐在一起吃库斯库斯,这道菜也会慷慨地与朋友邻居分享。

23, 摩洛哥的集市是砍价者的天堂,集市上摆满了,各类异域风情的商品,但价格奇高,就是等着你开口砍价。游客尽管放大胆子往三折上砍,店家不仅不会骂人,还会兴奋地与你辩论。

24, 摩洛哥很重视 旅游 业, 旅游 是他们国家经济中很大的一个产业。,而且摩洛哥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也确实很不错,有海滩,有沙漠,有山地,还有古城。所以它一直是个挺热门的 旅游 目的地。现在该国还把沿海的6个地区定为了特色 旅游 区,每个区都按不同的主题来建设。当然,还有各种异国风情的酒店和民宿。

25, 摩洛哥人很喜欢吃甜的,据说平均每人一年吃掉30公斤的糖,有时候连吃肉都是吃甜的,比如菲斯地区的特产甜点——鸡肉馅饼。

26, 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摩洛哥是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还享有“北非花园”的 美称 。

什么是摩洛哥式建筑

摩洛哥的建筑:具有浓厚的中世纪的风貌,反映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如古城堡和宫殿),阿拉伯的民居和哥特式的欧式建筑风格。摩洛哥的建筑艺术颇具特色,屋门很小,门都是用优质木料雕花油漆的,室内房子有种很大的感觉,房间也很多,房内部分还有天井,自然阳光照射进来,很明亮,室内地坪用陶瓷或大理石碎块拼成各种很美的图案,四面墙用陶瓷片镶嵌的五彩图案,天花板用成千上万块雕花细木组合的图案或石膏粘雕花而成,摩洛哥民居室内装潢极其讲究,给人就是很豪华的感觉。

摩洛哥传统民居(摩洛哥的民族) 第1张

【看见摩洛哥/之四 】原始村落——阿伊特·本·哈杜

离开马拉喀什,向着撒哈拉沙漠出发。大概5个小时车程,抵达沙漠之门—瓦尔扎扎特,摩洛哥南部的一个小镇。

这里有最富盛名的原始村落—阿伊特·本·哈度村,它建于八世纪中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骄阳似火,烤得大地冒青烟。顶着烈日,我们全副“武装”,走进这个神秘的原始村落。

阿伊特·本·哈杜村由6座被称为“卡斯巴斯”的建筑群组成。卡斯巴斯,8世纪时当地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住宅和粮仓为堡垒式模样,在建筑的上方雕有各种几何图案的装饰。

一条小河流经阿伊特·本·哈杜村,村外建有护墙,护墙内的房屋都是用当地的泥砖砌成。泥砖是用泥土和着干草屑灌进成型的木模里,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干了以后就成了泥砖。

这里的建筑都没有窗户,多为三层。低层是马厩,二层是粮仓,三层是住宅。此外,还建有监视羊群的公共小屋、仓库、清真寺等公共建筑物。

阿伊特·本·哈杜村依山而建,山顶上有全村的粮仓,建造得十分坚固。当有外敌入侵时,全村人退守到这里,居高临下,占有十分有利的防御优势。

在婉延向上的通道上,依墙挂着一些手工土布、传统编毯,地上摆放着一些手工制品。虽然制作比较粗糙,却也保留了传统的工艺。

这些东西大都没有专人看管,如果你有购买的意向,就大声吆吼一下,主人就会出来与你谈价格。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来到原始的阿伊特·本·哈杜村,有一种穿越到过去的感觉。那跨越千年的建筑,依然原始的生活环境,当地土著人清沏纯朴的眼神,都会让人感慨,让人回味。

是啊,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论是战争、疾病、割据,还是迁徙、分离、融合,人类社会一步一步的从原始状态走进现代文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去回望历史,更深的体会到了尊重地域文化,珍惜我们的当下,守护世界的和平,是人类共同的使命。

颠覆人们对非洲国家传统概念的摩洛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摩洛哥是摩洛哥王国的简称。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00公里。

说起非洲国家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沙漠、贫困、黑人、原始部落,狂野奔放且荒凉,自带一个大太阳,而摩洛哥这个非洲国家的西边是汹涌的大西洋,北边是温柔的地中海,与西班牙之间隔着*的直布罗陀海峡。这样好的地理环境谁相信它是一个非洲国家,而且很多摩洛哥人说着法语,满大街都是浓郁的欧式风情,欧式风格建筑,经济不错,气候适宜,海滩迷人,如若你到了摩洛哥*颠覆你对非洲的传统认知,所以有人称它是“假的非洲国家”。

那么,摩洛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摩洛哥是一个白人占八成、环境奇特的非洲国家。前文说到说起人们的传统概念和认知就荒、穷、黑,然而摩洛哥这个非洲国家似乎跟这些并不搭界。最早的摩洛哥居民是以柏尔人为主的。现在世界公认的柏尔人祖先一支来自欧洲,一支来自撒哈拉。所以如今摩洛哥主要以阿拉伯白人和混血为主,加之摩洛哥绝大多数人都是回教徒,女孩择偶多选择本国人,因此在摩洛哥,八成都是白人,而且是高鼻深目的混血美女。

因为摩洛哥有特殊的地理地貌,随着经济的腾飞,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这个有“非洲后花园”美称的摩洛哥成为了大海、戈壁、沙漠、雪山、古城应有尽有的一个奇幻国度。虽然地处非洲,但是气候宜人,夏天并不感觉热,因此摩洛哥打出“要避暑,来非洲”的广告。

摩洛哥是一个被法国殖民了50多年的国家。法国对摩洛哥的殖民剥削,无疑给摩洛哥人民带来了苦难,掠夺了不少摩洛哥的资源财富,但是作为数一数二列强的法国,也给摩洛哥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工业化基础,以及美丽的街道楼宇和更为合理的城市规划等等。还深受法国的阿拉伯—柏柏尔—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使摩洛哥更开化,更开放,更世俗化,法语也为与法国乃至世界沟通交流打开了一扇窗。

而摩洛哥的最终实现独立也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因而与其原宗主国法国关系良好,如今摩洛哥仍与法国保持着紧密的经贸与军事合作关系。殖民是把双刃剑,在摩洛哥,法国做到了趋利避害的*化,不仅给摩洛哥带来了现代化,而且也给自己多了一个亲密的伙伴。

摩洛哥是一个没有遭受两次世界大战洗劫的国家。摩洛哥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由于是在法国的“保护”之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有幸免于战火,使国家没有遭受战火之祸之苦,底子没有被破坏,也让摩洛哥战后迅速的发展起来。所以摩洛哥一直都十分富足而又安宁。旅游业非常发达,独特北非风情的摩洛哥,不仅让很多导演青睐,而且也让很多旅游者深深迷恋。

像卡萨布兰卡,不仅是一个电影的名字,也是摩洛哥的历史名城、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人们赋予它“大西洋的新娘”的美誉。为了纪念祖先渡海而来,有三分之一修建在海上的哈桑清真寺就坐落在这里。这座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已然成为卡萨布兰卡的一个地标建筑,游客喜欢,导演也看好,在世界享有盛名。

摩洛哥是一个既包容又开放的阿拉伯国家。摩洛哥在公元788年就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之后虽然经历了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入侵、保护、殖民,但仍然是一个阿拉伯国家,除说阿拉伯语外,法语和西班牙语也同时使用。因此摩洛哥这个阿拉伯国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接纳了许多外来的文明,更吸引了很多外来移民,也造就了摩洛哥的居民的多样性,使摩洛哥满大街都是混血的身材高挑又美貌的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