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跟阿根廷(英国跟阿根廷智商的岛屿)

2023-01-12 7:12:28 *体育 hunve

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

英阿马岛战争是英国和相隔千里海域的阿根廷争夺马岛的一场战役。那么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下面一起来看解答。

1、 马岛战争别名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是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战争。马岛战争时间始于1982年4月2日,以阿根廷军队占领英国所管辖的福克兰群岛之一的南乔治亚岛并且树立起国旗,打算继续发动占领马岛的行动为开端。

2、 在加尔铁里领导下的政府十分失败,政权摇摇欲坠。因此,转移公众的焦点变成他施政最后的救命稻草。对于阿根廷打算登岛占领的行动,英国方面一直表示毫无威胁,并不认为这个消息是有效而正确的,因而在双方战争初期,英国处于被动状态,对于阿根廷此举,是十分震惊且反对的。作战期间,双方的冲突一直有增不减,甚至外交对话都完全中断,但是另有一种方式解决:外交代言国家秘鲁(阿根廷)和瑞士(英国)代表双方谈判,然而双方协调的效果并不明显。

3、 而后此战引起两国人民的激烈反应。阿根廷一往无前的强势,英国的毫不相让的坚持,使得在双方战斗的过程中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并且,两个国家的政治领域都因此发生剧烈的变革。马岛战争时间结束于6月14日,以英国的爱国反侵略的正义战斗获得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结束后,阿根廷的军政府彻底被推翻,从而建立起民主政府,客观上促进了阿根廷社会的民主进程。同时英国取得胜利,维护了自身传统的大国地位。

4、 英阿马岛战争的经过。马岛战争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称得上二战以来*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此战对交战双方的军事、外交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那么马岛战争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如何进行的呢?马岛战争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呢?

5、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阿根廷接手西班牙对马岛的统治,而英国是*发现马岛的人,主权之争一直存在。因而马岛战争是一场两国之间的领土主权之争,两国不留余地的进行战斗。参战国在作战期间,动用了海陆空三军共同作战,从开始的英国海域封锁,到后面阿根廷占岛后战略防御部署,两国不顾国际的声音以及联合国的调停,在谈判无果后,战事持续加深。

6、 两国旗鼓相当的进入封锁和反封锁阶段。阿根廷秉持近距离作战的优势,部署防御,以达到占领地的安全和完美的防御。英国则是一步步进行登岛行动,步步逼近。而后双方在马岛周围作战,英国欲全面封锁阿根廷,双方在应用航母作战的同时,还采用精确制导武器来进行防御和打击对手。

7、 马岛战争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伤亡。这场战争为海上作战提供了经验和先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海上作战的内容和海上作战武器的使用。应用各式*导弹及其发射平台,海陆空全方位作战配合,防止空战和反潜等行动也在此役中显得尤为重要。

8、 英阿马岛战争的结果。马岛战争是在二战结束后爆发的一场战役,也称得上是二战以来*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马岛战争历时74天,那么马岛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是设备先进且军队训练有素却面临恶劣天气和长途跋涉的英国获胜,还是占据天时地利却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的阿根廷获胜呢?

9、 马岛战争结果是英军大获全胜,并再次占领了群岛。英军在作战后期越战越勇,并且登陆海滩,而相比之下,敌方阿根廷的各地守军情绪沮丧,毫无作战气势,以至于同期作战战败连连,最后一串天然防卫线也被英军攻破。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参战阿根廷军人大部分成为战俘,堪培拉号远洋班轮将一部分阿根廷军人遣返阿根廷。

10、 战争结束的标志是阿根廷和英国双方代表一起举行献降书签署仪式。该仪式举行的标准时间是6月14日23点59分。投降书表示阿根廷政府向英国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所占领地方,同时按照英方的要求去往规定地点上交枪支、弹药、各种武器等战争工具。战后的六月二十四日,英军重新占领自己海外领地、群岛,与此同时英军接受当地阿根廷军队的投降,马岛战争正式停火。此战役的影响深远,使阿根廷经济困顿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导致了加尔铁里军政府的下台,以上便是马岛战争结果。

以上的就是关于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的内容介绍了。

英国跟阿根廷(英国跟阿根廷智商的岛屿) 第1张

英格兰和阿根廷足球谁更强?

应该说2018世界杯以前总体来说都是阿根廷强,但是自从2018年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英格兰涌现出更多年轻球星,桑乔,阿里,阿诺德,亚伯拉罕,斯特林还有凯恩,特尔皮尔阿根廷则是青黄不接,所以现在英格兰更强!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阿根廷和英格兰作为宿敌,也都经历过高峰和低谷,但都能维持世界*强队的水准,都出现过*,在洲际大赛上,取得过出色战绩,要是说谁更强,我觉得还是阿根廷更强一些。

世界杯

就拿最重要的国际性赛事,世界杯来说,作为参与度*的全球性足球赛事,至今为止共举办21届。

英格兰总共参赛15次,在本土举行的1966年世界杯夺得*,两次进入四强(1990,2018),六次进入八强,英格兰总共参加62场比赛,26胜20平16负,打进79球,丢了56球。英格兰队的莱茵克尔和哈里凯恩分别在1986年和2018年世界杯两次夺得*射手,进球数都是6粒。

阿根廷队总共17次参赛,总共五次进入决赛(1930,1978,1986,1990,2014),分别在1978和1986年世界杯两次夺冠,阿根廷总共参加77场比赛,42胜14平21负,打进131球,失球84。阿根廷的斯塔比尔和肯佩斯分别在1930年和1978年世界杯夺得金靴奖,进球数分别是8球和6球。

英格兰和阿根廷在世界杯5次相遇分别是1962,1966,1986,1998和2002年,英格兰3胜1平1负,占据上风,但在淘汰赛上1平1胜1负,旗鼓相当,更是在1986年成就了老马的球王之路,1998年英格兰点球不敌阿根廷,随后在2002年的小组赛报了一箭之仇。

总的来看,阿根廷在世界杯上的成绩更优。

世界足球先生和欧洲金球奖

再看一下个人荣誉,足坛的*个人荣誉就是世界足球先生和欧洲金球奖。

世界足球先生 自1991年评选以来,阿根廷球员总共6次当选,全部是梅西获得,分别是在2009,2010,2011,2012,2015和2019年,其中还有巴蒂在1999年的评选中进入前三。英格兰球员至今没有获奖记录,其中1991年莱茵克尔和1996年的希勒进入前三,贝克汉姆在1999和2001年的评选中吗,两次位居亚军,兰帕德在2005年的评选中不敌小罗,位居第二。

欧洲金球奖 自1956年评选,1994年之前评选对象限定为拥有欧洲国籍的球员,1995年放宽为效力欧洲俱乐部的球员;2007年扩展为全球所有职业足球运动员,故而统计95年之后的数据。阿根廷队6次当选,与世界足球先生一致,全是梅西获得,另外梅西在2007年位居第三,2008年位居第二。英格兰队欧文在2001年获得金球奖。 英格兰队的希勒1996年位居第三,1999年贝克汉姆获得第二名,2005年兰帕德和杰拉德分别位居二三。

从获奖记录上来看,阿根廷人遥遥领先,梅西无愧于绝代双骄的称号,同时,作为公认的球王,马拉多纳身为阿根廷人,也代表了阿根廷队的实力,只是限于当时的评选机制,才没能获得奖项。

欧洲杯和美洲杯

欧洲杯自1960年以来举办15届,英格兰队10次参赛,*成绩是1968年和1996年的季军,总共参加35场比赛,12胜12平11负,打进44球,失球39。

美洲杯已经举办46届,阿根廷41次参赛美洲杯,共14次夺冠,是美洲杯夺冠第二多的国家。最近一次夺冠是1993年,2019年美洲杯获得第三名。

由于美洲杯赛制的不规律以及随机性,导致比赛较多,但阿根廷队在美洲杯 历史 上表现出色。欧洲强队数量更多以及赛制,英格兰队在欧洲杯上没有*到手。在各自的大洲比赛中,阿根廷也优于英格兰队的表现。

综合来看,无论是在国际性大赛的*及表现,还是球星质量,阿根廷都是占据上风的。但近年来随着梅西的逐步退出,英格兰新星的大量出现,英格兰队的实力大大加强,2018年世界杯就是例证,英格兰打出了近几十年的*战绩,阿根廷则在上届的亚军之后,出现了回落。同为*强队,两队还会继续为球迷贡献精彩比赛。

两队水平高,都是世界传统的种子强队,两种打法,英格兰是欧洲力量型打法,阿根廷是南美足球风格。阿根廷队在世界杯上占据上风,马拉多纳时代的阿根廷队令人难忘,尤其是他们的球星长发飘逸,成为足球场地上一面独特的风景,,,

英格兰和阿根廷也是最*的一对死敌 。两队的每次碰撞都会燃起激情的火花。

历史 上两国因为马岛战争,导致势同水火。每一次碰撞已经超越足球本身赋予的意义。 1962年的智利世界杯,阿根廷和英格兰第一次在世界杯赛场上相遇,英格兰和阿根廷分在同一小组,在事关小组出线的重要一战上,英格兰最终以3比1的比分战胜了阿根廷。1966的英格兰世界杯上英格兰最终以1比0再次战胜对手晋级。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阿根廷再次遇到英格兰,马拉多纳成功复仇,这一次马拉多纳做到了!他将整个球队、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都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在那一刻,在全世界人的面前,这个天才终于加冕为王,他成了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国家英雄,阿根廷人终于在球场上完成了对英国人的复仇。马拉多纳“上帝之手”,成为经典。

1998年法国世界杯这对老冤家再一次在淘汰赛中相遇,年仅18岁的追风少年迈克尔•欧文打进了那个让他一球成名的进球,贝克汉姆因为脚踢西蒙尼被红牌罚出场外,点球大战英格兰被淘汰。贝克汉姆被英国球迷和媒体视为国家罪人,大家把国家队的出局归咎于他不冷静的下场。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这对宿敌又一次被分到了同一小组。欧文赢得点球贝克汉姆将点球大力射向中路,球进了!一切的谩骂和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在这一刻,他成为了英格兰人的英雄。正是凭借着这粒进球,英格兰人时隔36年再次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战胜阿根廷队!

现在的阿根廷拥有世界第一人梅西,英格兰也有桑乔一批青年才俊。不过感觉阿根廷还是稍胜一筹,让我们一起期待两队下一次世界杯的精彩对决。

英格兰和阿根廷也是最*的一对死敌。两队的每次碰撞都会燃起激情的火花。

历史 上两国因为马岛战争,导致势同水火。每一次碰撞已经超越足球本身赋予的意义。 1962年的智利世界杯,阿根廷和英格兰第一次在世界杯赛场上相遇,英格兰和阿根廷分在同一小组,在事关小组出线的重要一战上,英格兰最终以3比1的比分战胜了阿根廷。1966的英格兰世界杯上英格兰最终以1比0再次战胜对手晋级。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阿根廷再次遇到英格兰,马拉多纳成功复仇,这一次马拉多纳做到了!他将整个球队、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都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在那一刻,在全世界人的面前,这个天才终于加冕为王,他成了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国家英雄,阿根廷人终于在球场上完成了对英国人的复仇。马拉多纳“上帝之手”,成为经典。

1998年法国世界杯这对老冤家再一次在淘汰赛中相遇,年仅18岁的追风少年迈克尔•欧文打进了那个让他一球成名的进球,贝克汉姆因为脚踢西蒙尼被红牌罚出场外,点球大战英格兰被淘汰。贝克汉姆被英国球迷和媒体视为国家罪人,大家把国家队的出局归咎于他不冷静的下场。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这对宿敌又一次被分到了同一小组。欧文赢得点球贝克汉姆将点球大力射向中路,球进了!一切的谩骂和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在这一刻,他成为了英格兰人的英雄。正是凭借着这粒进球,英格兰人时隔36年再次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战胜阿根廷队!

现在的阿根廷拥有世界第一人梅西,英格兰也有桑乔一批青年才俊。不过感觉阿根廷还是稍胜一筹,让我们一起期待两队下一次世界杯的精彩对决。

历史 战绩应该是阿根廷更好,但目前实力应该是英格兰更强。当代足球的中心在欧洲,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整体发展趋势在下降,南美三强以前的主要优势在于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特殊的选拔机制,而目前这些优势都逐步丧失。阿根廷目前除了老迈的梅西,几乎没有拿的出手的球星,巴西也就只有一个内马尔。而欧洲国家现在普遍从全球选拔人才,法国有姆巴佩以及大量黑人球员。英格兰也是如此,目前英格兰队主力阵容当中有大量黑人以及拉丁裔球员。再加上欧洲足球那种严谨、科学的管理、培训,阿根廷足球以后会相对没落!

阿根廷足球比较个性化,整体不太理想,很少染指大赛*,英格兰代表队是欧洲的中国队,英超联赛水平和观赏性比较高!

这看你说哪个时代了,马拉多纳年代,那没的说。英格兰貌似没有过什么特别像样的*。如果现在,那整体可能是英格兰强,梅西老了,阿根廷有点青黄不接。英格兰人才辈出。所以。你这个问题要看年代

都是豪强,每个时代都有*的球星。这些年命运也差不多。国家队成绩差强人意。

两队实力相差不大,论综合实力阿根廷略胜一筹,不过随着球员年龄的增长,球员的更新换代, 未来的实力很难预测

为何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岛战争?

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的*动机,是为了分散国内经济衰退造成的巨大社会矛盾。他们试图通过外国侵略和胜利来获得更高的声望。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也可以清理腐朽的社会经济。

当时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相当之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困难,国内矛盾较为尖锐,而时任阿根廷当局者的统治也是风雨飘摇,为了转移矛盾,把这口“大黑锅”狠狠甩出去,阿根廷当局想利用民族情节,让大家把枪口一致对外!

而且由于马岛靠近南极洲,常年以寒冷潮湿的气候为主,岛上形成了密集的低矮植被。经过年复一年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此外,岛上还有大量企鹅、海狮、海象等珍稀物种。此外,马岛还蕴藏着丰富的铅、铁、银等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和渔业资源。总之,马岛是一块很有吸引力的地方。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于是继承了对马岛的主权。到了1883年,英国又趁机重返该地,派兵登陆马岛,升起了英国国旗。从那时起,双方围绕马岛主权展开了一系列的争论与谈判。历时150多年,但仍然没有结果。

1958年,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岛的争端向联合国提出上诉。联合国先后通过了四项决议,要求英国和阿根廷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由于双方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样的谈判只能是一次停谈和争吵,这已经成为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因此,英国控制该岛已有100多年。

经过一番海上激战,英国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包括皇家海军的精锐战舰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但还是最终拿回了马岛的控制权,战争最终以阿根廷占领军向英军投降告终。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导致军政府倒台。对于英国来说爱国主义情绪横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大选。

马岛之争:英国是如何获得马岛的?阿根廷为何输掉了马岛海战?

海岛具有重要的地理、军事、经济战略价值,所以历年来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竞相角逐之地。据初步统计,全球有将近60个国家,在海岛主权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其中较为*的是 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岛之争,他们为了争夺马岛主权,爆发了二战以来规模*的海战。

马岛的全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其为福克兰群岛。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前,马岛被称作是太平洋的钥匙,因为它是扼守麦哲伦海峡的咽喉要地,是连接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通道, 所以谁控制了马岛,谁就掌控了两洋间的航线。

后来巴拿马运河开通后,运河成为新的捷径通道,马岛的战略价值受其影响有所下降,但因地形条件及扼守两洋要冲的优势还在,所以它在军事上依旧还是南大西洋的战略支点。英国就曾在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利用马岛便于隐蔽突袭的地形,击溃了当时进入马岛海域的德国舰队。

正是因为马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英国和阿根廷才会为了其主权归属问题兵戎相见。究竟, 英国与阿根廷为何会起马岛争端?阿根廷又是如何在马岛战争中败下阵来?而世界大国美国,又在马岛海战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新发现地域的主权,一般都归属于第一个发现的国家。通俗点来讲,就是谁先发现,谁先殖民,谁就先占有。而 在谁先发现马岛这一问题上,阿根廷与英国也存在着争议 。

史书上确切记载*发现马岛的其实是荷兰人,时间点是1600年。但 英国坚持认为自己才是第一个发现马岛的国家 ,因为早在1592年的时候,英国航海家就曾在远处眺望过马岛,只是当时没有用地图绘制下来,所以无法拿来当考证。

而 阿根廷则认为,马岛是由西班牙资助的麦哲伦探险队发现的 。探险队中的一名船员,在1520年时发现马岛,早于英国几十年,所以英国不能用最早发现为由,去主张马岛主权归属他们。

既然两国都没在“谁先发现”上占理儿,那就从谁先殖民说起。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西班牙帝国,因为王朝绝嗣的问题爆发了 王位继承战争 。英、法、奥等国为了掠夺其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争斗,最后由法国的波旁王室胜出。

自波旁王室取得西班牙王位后,法国就经常干涉南美洲事务。1764年法国航海第一人布干维尔,就曾在路易十四的指示下, 以法国的名义在马岛的东岛建立了据点 。而英国紧随其后,于1765年 以乔治三世的名义在马岛的西岛也建立了据点 。

众所周知,西班牙是南美洲的殖民帝国,法国染指南美占领马岛东岛的行为让他们无法忍受,所以对其抗议施压。最后法国决定将东岛转让给西班牙,条件是西班牙需为此付出2.4万英镑的代价(赔偿款)。

西、法两国交接完东岛事务后,西班牙开始把目光放在了“隔壁邻居”身上。他们用武力逐出了西岛上的英国人,然后完整占有整个马岛。只不过当时的西班牙,并没有在马岛上做殖民建设,而是 将马岛交给了“西班牙阿根廷联合州”去管理,这也是阿根廷独立后争夺马岛主权的伏笔。

西班牙强行驱逐英国人之后,英、西之间产生了冲突。为了防止矛盾继续升级,两国还为此进行了协商,并签了一份秘密协议。 协议中同意将西岛归还给英国,但马岛的主权优先权必须在西班牙手上。

两国达成协议后,英国在1771年重新拿回了西岛。只是当时的英国认为马岛缺乏经济价值,不值得开垦建设,所以决定在三年后撤出,走前为了留下主权证据,还立了一块“ 西岛属于乔治三世财产 ”的牌匾。

西班牙对东岛的占有,也只维持到了1811年,所以 当英、西据点全部撤出之后,马岛又恢复了无人岛的状态。 而这一阶段的南美刚好爆发了独立战争,阿根廷竖起独立大旗发动了“五月革命”,不仅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还走上了独立建国的道路。

独立后的阿根廷认为自己享有西班牙殖民遗产继承权,所以宣告马岛主权归属于阿根廷。 得知消息的英国非常恼火,他们认为马岛是西班牙从英国手上抢走的,并且自己也从未放弃过马岛主权,所以与阿根廷起了争执。

然而就在两国为此争吵不休之时,马岛海域内发生了件事情。阿根廷借“非法捕捞”为由没收了美国三艘渔船,这一举动彻底将美方激怒。所以美国为了报复,摧毁了阿根廷在马岛上的所有据点,并宣告马岛是无主权岛。

美国的报复行为,刚好给了英国夺走马岛主权的机会。1833年,英国派护卫舰武装占领马岛,不仅将阿根廷官员全部赶走,还在岛上插上了英国国旗,重新宣誓了英对马岛的主权。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英国便一直事实占领着马岛,最后还在1892年将其正式划为自己的殖民地。

英国拿下马岛期间,为彰显主权,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行政机构以及移民居点。不仅源源不断的往马岛输送英国移民,还把之前残余在岛上阿根廷居民强制迁走,这也是目前马岛常驻居民有90%以上是英国后裔的原因。

虽然马岛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被英国长期占有着,但阿根廷却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诉求。1935年阿根廷发表地图邮票表决心,而英国也不甘示弱,于1946年发行马岛地图邮票,两国都在为了争夺马岛主权,明里暗里的相互较劲。

后来二战结束刮起一阵非殖民化浪潮,阿根廷开始借助这股力量,推动夺回马岛的进程。其不仅向马岛海域派驻海军,还 在1958年的时候,将马岛归属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

联合国认为,马岛主权存在争议,就让英、阿两国和平谈判解决,所以他们这一期间经常进行外交谈判。原本在这一过程当中,英国改变了强硬的态度,缓和了与阿根廷之间的关系,愿意让其与马岛进行往来,但偏偏马岛海域在这个时候 被勘探出有丰富石油资源,所以英国又马上收紧了马岛与阿根廷之间的联系。

只是英国的做法非常矛盾,一边在强调马岛主权归属英国,一边又开始削弱自己在马岛上的军事力量,不仅减少驻扎马岛的海军舰船和装备,还撤出了防务巡洋舰。虽然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只是不相信阿根廷敢跟自己武力抗衡;但在阿根廷的眼里,这是一种放弃主权的行为。

所以阿根廷军政府决定针对马岛问题,对英国使用双轨政策。如果英国同意再次对马岛主权事宜进行谈判,那就和平处理,如果英国不同意,那么阿根廷将使用武力夺回。结果英国一直在实施拖延战术,还用“岛民自决”方案回避主权谈判。

加尔铁里非常不得民心,但南乔治亚岛国旗事件让他驳回了不少好感。所以当大家称呼他为阿根廷英雄之后,他开始飘了,在收复马岛的问题上没有循序渐进,而是选择提前对英国发动马岛战争。所以 1982年初,英国与阿根廷再次谈判破裂,阿根廷决定武力收复马岛,收回马岛主权。

英国首相得知消息后下令回击 ,让海陆空联合作战,实施马岛海域全封锁,切断阿根廷本土与马岛阿根廷守军的联系。所以阿根廷守军在失去支援,以及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弹尽粮绝,被迫选择了投降。而这历时74天的马岛海战,最终在阿根廷的惨败下画上句号。

在南乔治亚岛事件发生以前,美国一直不想插手英、阿之间的马岛争端,因为马岛对他来说经济、政治意义不大,他没必要参与进来,再加上要保证自己在南美洲的战略意义,不愿与南美实力较强的阿根廷闹矛盾,所以每当英国希望其对马岛问题进行站队之时, 美国都保持着旁观的态度。

但南乔治亚岛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担心局势发酵严重,会给苏联介入南美洲事务的机会,所以出面进行调停,立促英国与阿根廷和平谈判。考虑到英国如果成为战败方,苏联必定会进来搅局这一情况,美国在调停过程中还曾表示, 如果英、阿矛盾升级为军事冲突,美国将会毫不犹豫支持英国。

结果阿根廷根本不配合调停政策,他们认为美国不会为了英国,牺牲南美的地区性利益。 而且阿根廷时常会给美国的中美洲反叛乱行动提供军事支持,所以他们坚信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更胜英国,再加上有法国、西班牙等欧列可以为自己提供军火,所以阿根廷才“气势汹汹”的发起马岛海战。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真的转变中立态度支持英国,不仅为其提供卫星侦察等技术支持,还给了巨额的军事物资援助。而 北约和欧盟(当时是欧共体),也开始对阿根廷进行禁运制裁,法国等欧列全都停止向阿根廷进行军火销售。 所以阿根廷的惨败,除了有对英国“小看”的原因之外,也有对美国等大国态度的误判。

马岛战争结束后,英、阿短暂断交过几年,直到阿根廷新任总统梅内姆提出“ 搁置马岛主权,恢复两国关系 ”,英国与阿根廷才开始复交。两国于1999年关系正式破冰,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只不过英阿之间并没有“岁月静好”多久,马上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马岛主权冲突。2010年,英国在马岛海域勘探及开采石油,引起阿根廷政府的不满。阿根廷认为英国是非法开采,所以决定通过封锁通往马岛的航线,去抗议英国的行为。

他们先是强调所有经驶停靠马岛的船,都需提前向其申请,然后表示如果遇上英国石油开采公司的船只便一律扣押,好惩罚英国对阿根廷马岛主权的“侵犯”。英国快被阿根廷气炸,为了同样“捍卫”自己的马岛主权,派了战舰前往马岛海域。

所以英国与阿根廷的关系,又因“马岛主权新争端问题”再起争议,而马岛也因巨大石油储备等经济资源,重新成为了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争夺焦点。

马岛的大部分岛民都是英国后裔,他们受自己的族群文化、 历史 以及语言的影响,本能的亲近英国以及排斥阿根廷,所以在2013年英国政府推动下的马岛公投中,有98.8%的居民支持马岛归属英国,继续作为英国的海外领地。

参考文献:

①《浅析福克兰群岛主权之争—一种国际法视角》文丨李泽生

②《美国与英阿马岛战争(1982.3-1982.6)》文丨王娜

③《马岛战争启示:阿根廷为何会败?》文丨朱磊 张根亮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